核心提示:近日,本刊曾多次關注的浙江吳英案因二審判決結果的公布再次進入公眾視野。1月18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吳英涉嫌集資詐騙案進行二審判決,裁定駁回吳英的上訴,維持金華中院對吳英的死刑判決。一時間,該案引發(fā)了一場罕見的輿情“盛宴”。吳英被判死刑是否恰當,成為網上的熱門話題。此外,該案還引發(fā)網民、媒體和專家學者針對民間融資困境、金融體制改革、死刑存廢、程序正義以及司法公正等多個話題的討論。吳英案亦被認為“具有歷史意義”。
【案情回顧】
1981年出生的吳英是原浙江本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從2003年開始,她在短短幾年內迅速集聚數(shù)億財富,涉足數(shù)十個行業(yè)。后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07年3月16日被逮捕。2008年11月14日,浙江省金華市檢察院以集資詐騙罪起訴吳英。2009年12月18日,金華市中院依法作出一審判決,以集資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吳英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其個人全部財產。吳英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2011年4月7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始二審吳英案。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吳英案進行二審宣判,裁定駁回被告人吳英的上訴,維持對被告人吳英的死刑判決,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復核。
在浙江金華市中級法院一審判決之后,吳英曾先后兩次檢舉公職人員受賄,引發(fā)媒體和公眾的種種猜測和議論。此前《法治周末》曾報道稱,據(jù)吳英之父吳永正透露,一審前,東陽市政府十幾個人曾寫聯(lián)名信,要求一審法官判處吳英死刑。吳永正曾向法官求證,一審法官不置可否。一審判決完后,這些人又到省高院,要求二審維持原判。
吳英案從一審到二審的兩度判死,使其性質超越了案件本身而發(fā)展成為了一起備受關注的公共事件。
二審維持死刑判決 輿論吁請“刀下留人”
。1月18日-1月21日)
【焦點走勢】
2012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吳英上訴,維持原判。吳英于當日入選百度新聞人物,吳英案亦引起了公眾的熱切關注。當日,浙江在線首發(fā)報道《浙江省高院對吳英集資詐騙一案維持死刑判決》,成為當日各大媒體的主要轉載來源。此外,據(jù)鳳凰網報道,判決宣布后,個別律師表示不認同判決結果,并指出地方行政干預或許為吳英被判死刑的因素之一。目前,該報道已被刪除。
1月19日,輿情上漲,當日網上共有相關文章731篇,達第一階段輿情監(jiān)測期的峰值。當日,有關吳英案二審判決的相關報道共有400余篇。部分媒體刊發(fā)了評論,除認為法院量刑偏重,吳英“罪不至死”之外,還質疑吳英被判死刑是因地方官員聯(lián)名要求的結果,不僅為了滅口,也是殺雞儆猴。據(jù)證券時報網統(tǒng)計,吳英案成為1月19日午間熱門新聞之一。
1月20日,輿情回落,相關報道大量減少。網上的媒體評論中出現(xiàn)了對地下金融屢禁不止的原因和死刑存廢等問題的分析。此外,對吳英判死刑系“殺人滅口”的各方猜測仍然在持續(xù),但相關評論數(shù)量已大大減少。
1月21日,網上出現(xiàn)了由吳英案引發(fā)的有關司法公正的評論!董h(huán)球時報》刊發(fā)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何兵的文章《司法公正呼喚落實人民陪審制》。
1月22日之后,受春節(jié)長假等因素影響,公眾關注的重心發(fā)生轉移,輿情迅速回落。至1月25日、26日跌入最低,輿情暫時歸于沉寂。
【微博傳播】
此次吳英案風波再起,微博成為輿情發(fā)酵的主要平臺。據(jù)本刊觀察,新浪微博“吳英案輿論匯總”于1月19日12時開始整理發(fā)布與吳英案相關的微博信息,截至2月15日,共吸引粉絲2968人。該微博囊括了各界專家學者、律師、社會名人以及吳英的親屬等群體通過微博發(fā)布的觀點,其中不少微博被轉發(fā)上萬次,評論上千條。例如,天涯微博內容運營經理“徐叔宏”1月19日對各種貪腐大案死緩判決和檢舉官員罪犯的判決進行整理對比的微博,截至2月15日12時共被轉發(fā)13,349次,評論2363條。
1月20日,新浪微博出現(xiàn)了對吳英案討論的一個高峰,網民展開了對吳英被判死刑的原因和不應被判死刑的原因的分析,以及對吳英免死的呼吁。網友“曹盛潔”1月20日發(fā)微博稱,吳英父親吳永正透露,東陽市政府十幾名官員寫聯(lián)名信要求判吳英死刑,皆因吳英曾舉報7名官員。截至2月15日12時,此微博被轉發(fā)8951次,評論1962條。而“吳英的父親”1月20日的一則微博更是被2萬余名微博網友轉發(fā),有評論近9000條。此外,還有不少各界名人在微博上紛紛對此事加以評論。如《財經》雜志執(zhí)行主編何剛在微博中表示,吳英檢舉多名涉案官員,應當從寬處理,即使該殺也可判死緩。同時,他也指出要殺吳英,也應該殺貪官;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反問“若法無定律,豈可以死試律”?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表示吳英“罪不至死”;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留下兩個字“唉,慘!”;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則呼吁法院“刀下留人”。
【專家意見】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副教授吳景明:從經濟法的角度,“非法集資”和“合法的經營行為”從最開始就比較模糊;從刑法的角度來看,疑罪從無或者從輕,既然有疑問就應該從輕或者從無,但是宣判的結果卻是從重。隨著社會進步,這種結果還是越少越好。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金融領域的案件,定罪要嚴謹,死刑要慎重。經濟犯罪的死刑只應適用貪官,其他犯罪要慎用死刑。中國必須逐漸減少死刑,非暴力犯罪盡快取消死刑,下次刑法修正將首當其沖在這方面進行修改。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簠怯甘侵袊耖g金融環(huán)境的產物,是融資制度演變過程中的事件。將制度和社會問題歸結到一個毫無特權和資源的草根女子身上,這個不公平是顯而易見的。判死刑不僅是法律的恥辱,也是全體公民的恥辱?纯串斈暌蛲稒C倒把和非法集資被處死的王守信、鄧斌、沈太福,有幾個值得法律推敲?還要加上一個嗎?
……
詳見《政法網絡輿情》2012年第7期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