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孫行者,何以前后判若兩人
——趣說西游之十二
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上天生地孕的一個石猴。孫悟空是他的正名,乃是菩提祖師所賜;他還有一個諢名,喚作行者,乃是唐僧三藏所起。孫悟空和孫行者本是一猴,可是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叫作悟空的石猴和叫作行者的石猴,卻有非常大的不同,簡直是判若兩猴,容細說之。
叫作孫悟空的石猴,天不怕地不怕,無拘無束。他敢入東海求寶,敢闖地府刪名。玉皇大帝賜官弼馬溫,因覺官職太微,就敢反出天庭,扯大旗自稱齊天大圣;玉皇大帝復賜官名齊天大圣,因王母娘娘蟠桃會未受邀約,就敢擅闖蟠桃會,偷吃太上老君金丹……
對于這樣的孫悟空,天庭毫無辦法,托塔李天王率十萬天兵天將,不能奈其何。雖然玉皇大帝接受觀音菩薩建議,派二郎真君將其擒獲,但奈何刀砍斧剁、雷打火燒竟不能傷其分毫;太上老君用八卦爐以文武火煅煉,三昧真火燒了足足七七四十九日,仍不能降服。后來孫悟空蹬倒八卦爐,大鬧天宮,揮動如意金箍棒,更無一神可擋。最后驚動如來佛祖大駕,才將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從小說的描述可見,孫悟空可謂神功蓋世,無人能敵;蛟S正因如此,觀音菩薩才選定他作為輔佐唐僧西去取經的大徒弟。按說,這樣的孫悟空在西天路上除幾個凡間的妖魔鬼怪應該不費吹灰之力才對,可是拜了唐僧當徒弟,并且被賜名孫行者后,石猴面對眾妖精似乎力有不逮了。西天路上,除了幾個像白骨精、白鹿精、虎力大仙等等這樣道行淺薄的小妖精外,孫行者竟然有很多不敵的對手。
舉兩個小例子來說明。第一個例子是毒敵山琵琶洞的蝎子精。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當年被押在斬妖臺上,任憑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不傷分毫,取經的孫行者卻被蝎子精使出的倒馬毒樁照頭上扎了一下,居然疼痛難禁,敗下陣來,若不是東天門里光明宮的昴日星官出手相助,竟無法降服之。
第二個小例子是枯松澗火云洞的紅孩兒。太上老君的八卦爐,煅煉了孫悟空七七四十九日,不但未能傷其分毫,竟讓他練成了火眼金睛。孫悟空蹬翻的八卦爐的一塊磚落入凡塵,化為火焰山,火焰山的主人是鐵扇公主,鐵扇公主生有一子,就是紅孩兒。紅孩兒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練成了三昧真火?墒,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連八卦爐里的三昧真火都不怕,取經的孫行者卻戰(zhàn)勝不了借著八卦爐降落凡塵的一塊磚練成三昧真火的圣嬰大王。
難道是因為唐僧取名不當,導致齊天大圣神功喪失?顯然不能這樣理解。石猴還是那個石猴,神功還是那些個神功,不會因為叫悟空還是行者有所不同。但是,好像邏輯出現(xiàn)了問題。孫行者在取經路上遭遇的妖怪,與孫悟空大鬧天宮時遇到的對手,顯然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墒,如果孫行者都不能打敗西天路上的凡間妖怪,孫悟空何以可以戰(zhàn)勝云霄之中的天兵天將?
答案是,孫悟空和孫行者雖然還是同一個石猴,但在大鬧天宮和西天取經兩件事上,所持立場不同,所遵守的規(guī)則亦不同。
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是天庭規(guī)則的挑戰(zhàn)者,五百年后西天取經的孫行者是皈依佛門的朝圣者。批評和破壞總是比建設和完善容易得多。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只要覺得受了委屈,就無所顧忌,從耳朵里掏出金箍棒,幌一幌,碗口大小,一路打將出去,哪管他天庭之內一片狼藉,打不過時,一走了之;西天取經的孫行者,卻不得不考慮更多的問題,不得不一個接一個按部就班地打怪,不得不顧忌在琵琶洞里和蝎子精應付人肉餡葷饃饃還是豆沙餡素饃饃的唐僧,倘若唐僧亂了真性,那西天取經就徹底宣告失敗,打不打得了妖怪也就不再重要了。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1966年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中創(chuàng)設的“米拉達警告”,云:“你有權保持沉默,否則你所說的一切都將可能被作為法庭上對你不利的證據(jù);你有權利在接受警察訊問之前委托律師,你受訊問的全程都可以要求律師在場;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在訊問之前可以免費為你指定一名律師;如果你決定在沒有律師陪同的情況下接受訊問,你仍有權隨時停止回答問題,接受律師咨詢;在知道上述權利的情況下,你是否愿意在沒有律師的陪同下回答警察的問題?”“米拉達警告”可能大大約束了執(zhí)法者的行為,甚至會一定程度上造成執(zhí)法效率和效果的下降,但它保護了民眾的權利,亦讓執(zhí)法的后果更加干凈和正義。
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可以無視規(guī)則,五百年后的孫行者必須在規(guī)則的范圍內活動。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只對結果負責,只要取得勝利,便可使出渾身解數(shù),哪管什么天條禁律。西天取經的孫悟空,則不但要打怪,還要用唐僧看得見的方式打怪,否則既要受緊箍咒之苦,又可能再次被唐僧逐出師門。所以,孫行者雖然在深山之中已然察知紅孩兒是個妖怪變化的小孩童,仍不得不謹遵唐僧之命在險峻山場背負前行,以至于被其戲耍,更是弄了一陣旋風,走沙揚石,待到行者縱步趕來時,妖怪已騁風頭,將唐僧攝了去。
不過,孫行者西行路上雖屢屢受挫,但其行為卻因此具有了更深刻的意義。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