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在羅霄山脈中段,有萬洋山、五峰山、武功山等三山相夾,山多,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即使大型貓科動物,也并非稀罕物。
那時,夜的帷幕一旦驀然下落,總有虎奔下山頭,直抵村莊,打破黑夜的寂靜。家家戶戶得呼兒喚女早早關門閉戶,雞鴨得早早歸籠,牛羊得早早回欄,以防不測。
但任憑村人怎般小心翼翼,及至天亮,總有不是東家的肥豬,就是西家的靈犬等村上人家的家禽或家獸被虎將擄走,遠遁深山。
傳聞,虎乃夜行者,白天睡懶覺,晚上四處蕩?刹,青天白日的,不時也有猛虎進入村莊,大搖大擺,又不慌不忙的,像入無人之境,但滿村莊的雞還是要飛,滿村莊的狗還是要叫,驚恐與驚奇還是要在村莊傳播,然后四散開去。
在白天,村里有老者上山頭砍柴,一砍一砍,據(jù)說砍進老虎安樂窩,結果再也沒砍出來……
村上人說,砍柴的是被虎吞噬了。但據(jù)說老虎一般不吞噬兩腳直立的行人,那為何說是老虎吞噬了?不知道,就像老虎沒三頭六臂,人們仍然要懼怕它一樣的不知道。知道了的,千真萬確,人懼怕老虎,連有的疼痛也懼怕老虎。
村上有忙時握鋤種地,閑時扛銃狩獵的“兩棲戶”。在他們家中壇壇罐罐里,常年用老白干浸泡虎骨、虎鞭或虎爪的藥酒,若村上有腳痛手痛腰痛背痛等疼痛者,往往前去討喝一二,然后便有了虎的雄風,虎虎生威,鬧什么病痛的,一概不治而愈。
無獨有偶,曾讀過這樣的文章,說某地有座好端端的山,沒來由地,滿山頭的大大小小動物均一副病怏怏、懶洋洋樣子,似乎不堪一擊。那個村子的人左思右想,無解,急了,慌了,恐危及村人,惶惶不可終日。后來,有動物學者知道后,往那山頭一轉,隨即開具一味奇藥——放虎歸山。沒想到,這“藥”還真管用,虎入山?jīng)]多久,那山頭大大小小曾是沒精打采、手無縛雞之力的動物竟然一只賽一只雄赳赳、氣昂昂了。
是不是村上人知道虎們這點本領,盡管虎在村上時常鬧些不愉快,但村人也一般不計前嫌,事情一過,便像什么事情沒發(fā)生一樣,忘記了一切,原諒了一切,遷就了一切,并且,從來不會與之為敵,反而敬畏它們,崇拜它們。
在我們村上,傳承著以虎為榮的村風村俗。若誰家媳婦開懷生了兒女,給取名號,都喜歡選一個“虎”字,叫什么“虎娃”“虎妞”的有,叫什么“雄虎”“麗虎”的也不少,說如此取名,吉祥如意。
逢年過節(jié),大人替小孩縫制衣衫,往往把虎的圖案縫在帽上,叫“虎頭帽”;繡在鞋上,叫“虎頭鞋”;印在內衣上,那就是“虎皮衣”了,等等,說如此衣著,易長大成人,長命百歲。
而把虎的圖畫貼在室內,可避邪消災;粘在牛舍豬圈,則可保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虎在村上,讓村上人那般寵愛著,但虎卻不仗義,在多年前,它們竟然沒聲沒息從村上的山頭溜了,溜得一干二凈,一只也沒留下。
虎為何為故,何去何從,一代代背朝藍天臉對黃土的村上人都沒高深文化,沒法研究,要研究恐怕也沒什么成效。
虎沒了。是的,村上的虎沒了。但村上人照舊過日子。只是,無端地,村上人老覺得這日子少了點什么,平淡無奇,做農(nóng)活也少了股虎勁,感覺自己也成了某地沒有虎出沒的那座山頭里一群群懶洋洋動物中的一員。
好在,村上還流傳“龍歸大海,虎入深山”這句諺語。尤其在這些年,村上有村委干部穿街走巷,宣傳環(huán)保知識,村上人漸漸領會了、悟透了“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環(huán)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钡鹊冗@些樸素而深刻的道理,一個接一個,自覺加入保護環(huán)境的行列。
而今,村上人觀念不同了,變得新潮了,一有時間,老往山里植樹護林。家家戶戶飲炊、取暖、做家什等生活起居所需材料擯棄了木柴木料,而干凈、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太陽能、電能、氣能,塑鋼、秸出板材、隔熱磚等新的能源和新型材料業(yè)已在村莊安家落戶。村上那些兩棲戶,在公安派出機構的宣講下,主動上交了他們的獵槍、獸夾,改“邪”歸正,再不去山里做傷天害理的事了。那些曾浸泡過虎部件的壇壇罐罐也華麗轉身,變成不是實用的茶水罐,就是美化生活的插花瓶。
不少獵戶為了“贖罪”,做了村上踐行文明建設的志愿者,三五成群,走進山頭,義務巡山,充當環(huán)保衛(wèi)士。
有村上人年復一年的呵護,山頭林子深了豐了,草們茂了密了,一脈又一脈的山山嶺嶺活躍了,有了鳥語,有了獸聲。
更奇的是,這些年村上陸陸續(xù)續(xù)有人說在山里聽到多年失聲的虎嘯!滿村莊的人興奮與驚奇不已。
為弄個虛實,村上有保護動物志愿者在密林深處悄悄安裝了紅外攝像機。結果,雖然苦而無獲,沒有捕捉到虎的嘯聲、虎的身影,但山里的野豬、野兔、野貓、野雉、黃鼠狼、竹鼠、獐等動物在鏡頭里頻頻亮相,讓村里人還是樂開了懷。
青山還在,王者必歸來。村上人深信不疑,老虎還沒走很遠很遠,老虎就在前面前面……也許遲早有一天,它們像老馬識途樣,重歸我們的山林,重展當年雄風。
(作者單位:湖南省南縣人民檢察院)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