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名當事人被“從重從快”后,安徽廬江“艷照門”中的其余四人,承受著更加熾烈的目光。圍觀者不愿意散去,人肉搜索還在繼續(xù)。
此刻,沒有什么能比“身份猜想”更令人亢奮了。盡管有官方一而再再而三的否認,盡管最初發(fā)帖者已為自己的錯誤“跪求王書記原諒”,盡管有人發(fā)圖稱艷照門主角另有其人,但許多人依然確信,“艷照門”中就有廬江縣領導……
對“艷照門”的觀望,正從“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戲,變成一種“你是你是你是是是”的指認。不說不行、越抹越黑,當“艷照疑云”引發(fā)“虎照猜想”,面對“老不信”的老百姓,官員究竟該怎樣洗清自己身上的“有罪推定”?
從“香艷日記”,到“視頻裸聊”,再到“微博開房”,近些年來,一些官員的私德屢屢挑戰(zhàn)者公眾神經。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官員“躺著也中槍”的遭遇雖然令人同情,但也并非全然匪夷所思。真正值得思考的是,碰到“習慣性質疑”時,如何改進那種效果不彰的“反射式否認”?
就廬江“艷照門”而言,有關部門如果一開始不武斷認定,而對事實的判斷更加前置一些,后來結論的公信力恐怕就能高一些。而將視角拉得更遠一些,各地官員都應看到,政府公信力是共享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何維護“政府公信力同盟”,是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