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學教授鄒恒甫連續(xù)發(fā)出幾條微博,稱北大的院長、系主任和教授中“淫棍太多”,指北大附近某些餐廳的生意火爆與此有關,點名向北大書記朱善璐和校長周其鳳提出質疑;同時還公開爆料:“北大芍園餐廳和其他北大內酒店的服務生有多少開后門上了北大的學位班?請教育部查查并公布結果給國人”。
不少人稱鄒恒甫“瘋了”,我看也有點——無論事實的真相空間怎么樣,作為名教授公開發(fā)出這種內容的微博都有嫌不慎重,因為這對他所點名的那些餐廳以及其中的服務員,都會形成一定傷害。說不定,鄒恒甫還會因此惹上一些麻煩。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愿意奉勸鄒恒甫不要發(fā)出這樣的微博,即便這些微博的內容對于人們了解當下的北大是很有用的,也要請他換一種方式。
不過,既然事情已經出了,再批評鄒恒甫的沖動似已無什么必要。目前,最希望看到的是北大方面對于鄒教授“瘋話”的正面回應:是不是確有酒店的服務生開后門上了北大?北大在門前那些“七星級高檔場所”的消費狀況如何?甚至,那些“亂搞”傳聞是不是空穴來風,也有必要澄清一二。
面對鄒恒甫這種方式的指責,如果作為個人,是完全有權利對此嗤之以鼻、不予理睬的。但對作為公共機構的北大來說,就完全不一樣了,認真回應這種有著清晰所指的質疑,是責任,是本分。
特別是,北大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公共機構,而是中國屬一屬二的大學。眾所周知,大學承擔著較為特殊的社會使命,人們對于大學有著特別的道德、信譽、管理等方面的期待,從這一角度上說,北大更是必須要愛惜名聲,善待質疑。所以,對于鄒恒甫公開的“挑戰(zhàn)”,北大完全沒有躲避的理由,尤其不能以所謂“清者自清”打太極。
而且,回應這樣的“挑戰(zhàn)”,還應該秉持這樣幾個關鍵的原則:一是要講理性。作為個人的鄒恒甫可以偏激,可以語涉不雅,作為機構的北大就沒有這樣的權利,必須理性第一,講究風度。二是要講平等,千萬不能因為鄒恒甫是自己學校的教授,便從別的方面施加壓力,令人噤聲。三是要重效果。此次鄒恒甫的微博質疑相當于點燃了一個火藥桶,影響很大——他的微博于上午9時19分發(fā)出,到下午18:30,已被轉發(fā)47620次,網友評論10868條。所以,不管北大愿意不愿意,都已經被放在了烤架上。建議北大珍惜這次被“烤”的機會,認真調查,坦誠披露,有問題便認真整頓,沒問題可速正視聽,追求名校風度,展現(xiàn)北大傳統(tǒng),將“挑戰(zhàn)”作為進步的契機。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