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司四大高管的落網,GSK中國行賄的內幕也越揭越深。部分GSK中國的高管承認,該公司的大客戶團隊,專門通過會議等形式,向全國數百家醫(yī)院的主管副院長、藥劑科主任大肆行賄。長沙警方還證實,在被工商部門查處時,GSK中國進行危機公關,北京朝陽工商分局一名科長涉嫌受賄被調查。同時,這些高管還大肆收受康輝上海會展公司,以及瑞格制藥、國控等經銷商的賄賂。(9月3日《京華時報》)
葛蘭素史克曾公開致歉。但單單一聲道歉可不夠,市場從來不相信眼淚。如果沒有讓違法經營者付出沉重代價,實現違法所罰大過違法所得的結果。那等于是一種對腐敗的變相激勵,默認經營者可以從行賄中得到巨額利潤,卻不需承擔風險和責任。
去年6月份,強生公司在推銷精神病治療藥物“維思通”過程中,因為超適應證推廣,收到了美國政府一張22億美元的罰單。不到一個月時間,英國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公司領到了世界史上最大的一筆醫(yī)藥罰單30億美元,罪名還是“超適應證推廣”。
在我國,葛蘭素史克行賄如此多醫(yī)務人員。在這過程中,會否出現 “超適應證推廣”行為?在這點上,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藥企不是慈善家,行賄目的當然是增加銷量,以正常的手段推銷使用藥物。在這過程中,藥企這種不當營銷行為造成了多大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有多少人因此受害,受害者在哪里,如何對受害者進行賠償?政府必須交出一份清楚的答案。
這次“打藥界老虎”行動,如果不徹底和缺乏硬度,等于縱容和變相激勵帶金銷售的藥品營銷行為,損害法律本身的公信力。切忌!
延伸閱讀: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