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網絡也是把雙刃劍,它在給我們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垃圾”——非法網絡公關、虛假信息傳播、網絡暴力層出不窮,甚至一些別有用心之人還借助互聯網進行網絡謠言散布和違法信息傳播(如近段時間流行的“末日論”等),嚴重危害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安全。
或許有人認為,網絡作為虛擬空間,不受法律調控,但從本質上講,互聯網只是科技發(fā)展下產生的一種新應用,它所涉及到的社會關系不過是傳統(tǒng)社會關系的延伸而已,絕非一種獨立存在;ヂ摼W不同于現實世界的主要表現在它的虛擬性、開放性和即時性,這些特征雖說會使互聯網空間的行為模式與現實世界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著我們能夠否認法律的調整意義。
而且從事實上講,唯有法制才是實現互聯網健康發(fā)展的有效保障。然而,頗為遺憾的是,目前我國關于互聯網監(jiān)管的主要立法還集中在《治安管理處罰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規(guī)范文件中,而并沒有對互聯網行為做出明確規(guī)定的專門法律,因而也就難以為互聯網秩序監(jiān)管提供有效法律支撐,以致我們在遇到相關法律問題時手足無措。因此,完善互聯網法制建設是當前凈化網絡環(huán)境最的主要問題。就此而言,充分發(fā)揮法制力量凈化網絡空間須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要以保障網絡用戶權益為根本出發(fā)點推進互聯網法制建設;ヂ摼W行為的最直接受眾為廣大網絡用戶,以用戶利益為出發(fā)點監(jiān)管互聯網,首先就是要對市場行為進行約束,嚴厲打擊以網絡作為工具的詐騙財產、盜竊用戶私人信息以及網絡軟暴力等違法犯罪行為,防止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其次是要對網絡用戶的維權手段做出法律授權,“無救濟則無權利”,只有明確救濟途徑,才能有效保障用戶權益受損時的救濟。
第二,要以規(guī)范網絡公司監(jiān)督質量為著力點加快互聯網法制建設。無庸諱言,網絡謠言和違法信息的散布與傳播,當事人固然需要負主要責任,但是,網絡公司在其中的媒介作用也不容忽視,網站工作人員的后臺審稿、核發(fā)更亟需關注。就此而言,我們在通過法制建設凈化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網絡用戶合法權益的同時,還需要積極通過完善立法,明確網絡公司的職責范圍和提高網站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讓網站操作更加規(guī)范。
第三,要以維護社會秩序和諧穩(wěn)定為落腳點深化互聯網法制建設。網絡世界雖為一個虛擬世界,然一旦使用者賦予它以目的的映射性特征,虛擬空間的純粹性將被打破,而變成為行為者達致某一目的的手段,尤其當網絡行為影響現實世界整體秩序的和諧穩(wěn)定時,它所具有的虛擬性將不復存在,網絡秩序也就成為社會秩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如市場秩序一樣需要法律調控,這時維護社會秩序和諧就成為維護網絡秩序的終點。
“文明上網,共建和諧”,這是現代社會每一位有擔當、有良知網友所希望的,當然,要最終實現網絡秩序的健康發(fā)展,達致網絡空間的法治狀態(tài),除需要網絡法律規(guī)則的束縛和監(jiān)管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學會嚴格遵守網絡規(guī)范,學會網絡尊重,提高網絡自律,多一份理性思考,少一份盲目跟進。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