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向世界莊嚴宣布了這一“中國成果”。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方面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國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這無疑是促進民生的福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這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各方面反映強烈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多集中反映在民生上,因此,從現(xiàn)在開始,用“法律體系”促進民生既有了可能性、又有了可行性。
用“法律體系”促進民生的范圍是極其廣泛的,其中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是促進民生的最主要內容,也是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客觀要求和重要保障。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關鍵階段,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促進民生,迫切需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然而,由于過去很長時期內,我們的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體制機制不完善、實際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公民合法權益的保障和實現(xiàn)還不夠充分,促進民生上出現(xiàn)的一些“群眾不滿意”問題,都可以從“法”中找出原因。
我們已經形成了“法律體系”,關鍵就在于如何做到“有法必依”了。用“法律體系”促進民生,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實到保障公民的具體權益上。需要強調的是,行政機關依法保障公民權益,是用“法律體系”促進民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堅持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相對于一般層面的為民謀利,依法保障公民權益,要求更加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更加講究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平等關系,從而更好地體現(xiàn)以人為本,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一些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與有關地方和部門有法不依有著密切關系。有法不依必然導致出現(xiàn)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促進民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日趨強烈。能否用“法律體系”促進民生,切實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因而也是衡量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梢哉f,用“法律體系”促進民生,依法保障公民權益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責。用“法律體系”促進民生,把依法保障公民權益擺在突出位置,有利于強化合法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權責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促進政府工作法治化,更好地推進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設。在“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后,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確保各國家機關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這樣才能真正保障民生、促進民生。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