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天價酒”這樣的丑聞,固然是災難。但要是應對失誤,那就會帶來更大的災難,會禍不單行,會連鎖反應,直至火燒連營。
中石化的反應,就是失誤連連。情況還不清楚呢,先護短:這購酒啊,“與魯廣余個人無關”;一看捂不住了,就狡辯:“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購進,屬于公司‘非油品’經營項目”;迫于壓力,中石化宣布派調查組去查,最終結果卻是:魯廣余沒經班子研究,就購買了這批酒,“是自用”。這不是打自己嘴巴嗎?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理屈詞短,這下中石化該謙虛些,別再云里霧里搪塞人了吧?可人家就是身正不怕影歪:高舉板子,輕打家人——對魯廣余,僅僅是降職使用(降為何職?不說。大概屬于挺過去再說一類),并讓他個人承擔13萬多元紅酒費用而已。想起此前的“中石化會給公眾一個交代”那份硬朗,俺就想起了陜西周老虎和那幫信誓旦旦的官員。在俺看來,這無疑就是丟車保帥,就是斷尾自救的壁虎——明擺著嗎,就是讓魯廣余一人頂缸,免得媒體百姓老盯著這事兒,惹火燒身。豈止如此啊,“我們不是狼,是羊”:“中石化廣大干部職工對此類現(xiàn)象也是明確反對、堅決抵制的”,“中石化歷來艱苦奮斗、精打細算、厲行節(jié)約、精細管理”,“我們在備餐的時候,食堂的燈不會全部打開,夠用就行”(爆笑!還有不是這樣的?)“大蔥的蔥白和蔥葉會分開使用,蘿卜也會分部位進行紅燒或涼拌”……一言以蔽之,咱中石化,就魯廣余一個壞蛋。
其實,老百姓堅信,用公款買高價酒自己享用這種事兒,是客觀存在。中石化內,不止魯廣余一個人;當今社會,這么做的也不止中石化一家。俗語說了,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用紙包火,總有透了的時候。只要你知行不一、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只要你弄虛作假,只要你見不得人,就有你現(xiàn)形的那一天,何必欲蓋彌彰?
同時出來的國企丑聞,還有河北滄州農村信用聯(lián)社“最牛加班費”事件。農村信用社,要跟各級各類銀行比,那是行業(yè)的下層,是窮兄弟。可就這么個不起眼的螺螄殼,也能生龍生風:人均年工資過了20萬,最高的37萬。一個15天的年休假沒休,補助6萬多(想俺老土,年屆半百,博士也混了,高級職稱高級干部,也自愧不如,慚愧,慚愧!)事情一曝光,有部門就說,是他們的財務人員算錯了,把文件精神理解錯了。有位自稱“我是一個縣聯(lián)社的小人物”的網(wǎng)友說了,“理解錯誤”?“真的很搞笑,也真的很惡心人”!
無獨有偶。這邊,老熟人蒙牛又出事兒了。在陜西榆林,發(fā)生了251名學生飲用蒙牛牛奶集體中毒事件。官方很快宣稱,經有關部門送檢,同批次蒙牛牛奶符合國家標準,未檢出致病菌。200多字的文字,重在說明蒙牛牛奶的標準性,學生何以中毒,不知。這邊真相未明呢,第二天,媒體報道就以積極正面為主了。
水木清華,那是一個追求真理、樸實無華的理想國。清華百年之際,朱镕基老人去了,老人就愛嘮叨個老話:要“說真話”。他在位的時候,不給人題詞(少掙了不少錢),要說題過,就是給學會計的孩子提了“不做假賬”。從朱熹的格物致知,到毛澤東的實事求是,都不讓人說假話?蛇@說真話,也太難了不是?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