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篼干部”王朝良、韋國祥在去他們包點的斗麻村途中。
“背篼干部”背出魚水深情
在貴州省麻山腹地長順縣敦操鄉(xiāng),有一群“背篼干部”。下鄉(xiāng)入戶開展工作時,他們都要背上背篼,免費為出行困難群眾捎帶生活物資,送去國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
記者近日跟隨“背篼干部”一起下鄉(xiāng),一天步行8小時山路,翻山越嶺20多公里。一路上,從他們與群眾短暫而親切的交談中,從老百姓發(fā)自內心充滿感激的笑容里,記者強烈感受到大山深處干群之間的魚水深情。
“高坎高崖猴子路,不為人民我不來”
敦操鄉(xiāng)地處4縣交界,山大坡陡溝深,是貴州一類貧困鄉(xiāng)之一。
鄉(xiāng)里規(guī)定,除平時分別下鄉(xiāng)外,每周四所有不值班的鄉(xiāng)村干部都要下鄉(xiāng)。3月1日11時,帶著水和干糧,記者跟隨敦操鄉(xiāng)鄉(xiāng)長陳勇、鄉(xiāng)政法委書記王朝良、斗麻村村委會主任韋國祥,去他們包點服務的斗麻村達海、打羅等村民組。
在濕滑的盤山公路上顛簸了約半小時后,山路不能通車了,只能徒步。三名干部熟練地背起裝有20多公斤高粱種子、宣傳材料的背篼,拔腿就走。
“目前,全鄉(xiāng)62個村民組中,還有17個沒通公路!标愑抡f,很多路段連摩托車都不能通行,部分路段坡度接近70度,必須攀著巖石、拉著藤蔓才能通過。
“群眾就是下山買一包鹽巴,都要花費一天時間!蓖醭颊f。上世紀90年代起,進村入寨開展工作的鄉(xiāng)村干部們順便幫群眾免費捎帶些東西,開始只是鹽、醬油之類的生活用品,后來發(fā)展到各種生活物資,甚至“大件”。
“背篼干部”們來到斗麻村達海組,給村民們發(fā)放種子和禁毒宣傳資料等。新華社記者 王駿勇 攝
“東西多了不好帶,就背個包,結果沒多久包就爛了,爛了又買,一年背爛好幾個。去年鄉(xiāng)里給配了耐用的背篼,群眾就叫我們'背篼干部'。”韋國祥說。
記者小心翼翼、空手徒步約兩個小時后,已是氣喘吁吁、兩腿發(fā)酸,但身負沉甸甸背篼的干部們步伐依然堅定有力。
“我們每周至少要走兩三次。最煩的是下雨天,山路太滑,一不小心就會摔跤。”王朝良說,他和韋國祥經常搭伴下鄉(xiāng),“村民們住得分散,一路上碰不到幾個人,兩人一起可以聊天、對山歌解乏。”
下午兩點多,記者一行終于到了達海村民組!袄相l(xiāng),今年的高粱一塊八一斤回收,比種包谷劃算多了,多種點!眮聿患按跉,韋國祥等人趕緊分發(fā)高粱種子。之后又趕往下一個組。
下午5點半,夜幕已經降臨,“背篼干部”開始返回。路過達海組時,見到村民陳河英焦急地站在村口,不知所措地說:“我家的羊生病了,能幫我們想想辦法嗎?”王朝良立即打電話聯(lián)系鄉(xiāng)里的獸醫(yī),吩咐第二天一早趕來。
“為了工作到此來,這里高坎又高崖。高坎高崖猴子路,不為人民我不來……”“背篼干部”們唱著自編的山歌趕夜路,回到鄉(xiāng)政府時,已是晚上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