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摘登】
嚴格差旅費預算管理,從嚴控制國內差旅人數和天數。嚴禁無實質內容、無明確公務目的差旅活動,嚴禁以公務差旅名義和方式變相旅游,嚴禁異地部門間無實質內容的學習交流和考察調研。
國內差旅人員應當嚴格按規(guī)定乘坐交通工具、住宿、就餐,費用由所在單位承擔。不得將應由個人負擔,超范圍、超標準的費用轉嫁給下級單位、企業(yè)或其他單位。
□ 本報記者 魏 然
本報通訊員 王海紅 劉 薇
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出差時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住多少錢的賓館,事關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形象。
近日,記者采訪獲悉,《山東省實施<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出臺之后,我省已制定出臺了省直機關的差旅、會議、培訓等經費管理辦法,明確了省直機關有關公務活動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
省直機關差旅費管理出新規(guī)
近日,省財政廳印發(fā)了《山東省省直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對省直機關國內差旅人員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級、住宿費標準、伙食補助費標準等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廳局級及以下人員出差,乘坐飛機不得乘坐商務艙和頭等艙,乘坐火車(動車、高鐵)不得乘坐商務座;廳局級及以下人員不得住套間。(詳見右圖)
今后,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出差將嚴格按照規(guī)定乘坐交通工具、住宿、就餐。有多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時,在不影響公務、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應當選乘相對經濟便捷的交通工具;應當在住宿賓館或者公務活動地點自行用餐,凡是由接待單位統(tǒng)一安排用餐的,必須按標準向接待單位繳納餐費。
各市配套制度將陸續(xù)出臺
實施辦法要求,財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內差旅、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工作特點,綜合考慮經濟發(fā)展水平、有關貨物和服務的市場價格水平,制定分地區(qū)的公務活動經費具體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
對此,省財政廳有關人士介紹,由于各地發(fā)展水平、具體情況不同,對國內差旅等公務活動的具體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將由各地根據本地區(qū)情況研究制定。省直相關辦法出臺之后,各市均將根據實施辦法要求,研究制定本地區(qū)相關配套制度。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實施辦法還對加強黨政機關經費管理,作出了進一步具體要求。其中,要求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形成“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機制,強化預算控制,促進厲行節(jié)約,防止鋪張浪費,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省財政廳有關人士介紹,2013年,省財政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在工作中,將主要抓好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績效目標管理。部門單位在申報預算時,同時提報績效目標,準確反映預期實現的產出和效果,績效目標不符合要求的要進行調整。目前,省級財政撥款1000萬元以上的投資發(fā)展類項目已全部實行了績效目標管理,以后還將逐步擴大范圍。
二是績效運行監(jiān)控。健全預算執(zhí)行動態(tài)監(jiān)控機制,加強預算執(zhí)行中的績效監(jiān)控,定期采集、分析績效運行信息,全過程跟蹤問效,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確?冃繕藢崿F。
三是績效評價。預算執(zhí)行結束后,及時開展績效評價,對執(zhí)行效果進行評估。2013年,省級實行重點績效評價的項目達到33項,涉及金額124.59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2.2倍和5.64倍。
四是評價結果運用。充分發(fā)揮績效結果的導向作用,切實提高結果運用的有效性和約束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差旅費什么標準才不超標?
1
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級
交通工具級別火車(含高鐵、動車、 全列軟席列車)輪船(不包括旅游船)飛機
省級及相當職務人員軟席(軟座、軟臥),高鐵/動車商務座,全列軟席列車一等軟座一等艙頭等艙
廳局級及相當職務人員軟席(軟座、軟臥),高鐵/動車一等座, 全列軟席列車一等軟座二等艙經濟艙
其余人員硬席(硬座、硬臥),高鐵/動車二等座,全列軟席列車二等軟座三等艙經濟艙
2
住宿費和伙食補助費標準
省內
省級住普通套間,標準為800元/每間每天;
廳局級住單間或標準間,視地域不同標準為460-490元/每間每天;
其他人員住單間或標準間,視地域不同標準為310-340元/每間每天。
省外
省級住普通套間,標準為800元/每間每天;
廳局級住單間或標準間,視地域不同標準為450-500元/每間每天;
其他人員住單間或標準間,視地域不同標準為310-350元/每間每天。
省內
伙食補助費標準均為100元/每天。
省外
伙食補助費視地域不同標準為100元/每天或120元/每天。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