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是伴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而形成的特殊群體,需要獲得全社會更多的關愛,今天(1月16日),在陜西省政協(xié)十一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大會上,省政協(xié)委員張英就建議,在留守兒童比較集中的縣、村(社區(qū)),至少建立一個“留守兒童關愛中心”。
陜西留守兒童群體大 多存在“親情饑渴”
“我省14歲以下兒童占到700萬人。目前我省有留守兒童62.3萬人,其主要分布在陜南地區(qū),占全省的44.4%!睆堄⒄f,由于父母親長期在外務工,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面臨著親情缺失、生活撫育、教育監(jiān)護、安全保護等一系列問題。
張英表示,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86%的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親情關愛。有的面對自身變化、學習壓力、人際交往等問題時,無法及時傾訴。長此以往,出現內心封閉,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影響心理健康。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欠佳,據統(tǒng)計,他們的學習成績大多處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不僅如此,在生活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張英在大會發(fā)言中指出了目前陜西省留守兒童存在的諸多問題,張英覺得這樣的群體特別需要關愛。
完善留守兒童法律法規(guī) 建立“關愛中心”
“在留守兒童比較集中的縣、村(社區(qū)),應至少建立一個‘留守兒童關愛中心’,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輔導,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落實弱勢兒童資助政策。”張英建議,應該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確保一旦發(fā)生問題,有關方面迅速介入并妥善處理。
張英表示,目前我省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環(huán)境也在不斷優(yōu)化,形成了“黨政統(tǒng)籌、部門聯動、學校為主、家庭盡責、社會參與、兒童為本”六位一體的關愛留守兒童的“石泉模式”。
針對具體的政策,張英覺得應該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保障兒童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修訂,進一步完善監(jiān)護制度,強化父母法定監(jiān)護責任,探索有償代理監(jiān)護制度,填補留守兒童監(jiān)護缺位,并建立和完善留守兒童服務機制。
張英建議,應將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和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總體部署,并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進一步探索實踐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有效模式。(記者 秦振)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