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收入分配改革 中國政府動真格
《歐洲時報》10日刊發(fā)評論文章稱,從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guī)劃草案來看,中國領導層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這一目標仍有很大的難度。收入分配改革的說法并非始于今日,之所以喊了這么多年卻一直未能實現,顯然與形形色色的阻力有關。毫無疑問,要改革收入分配,就必須對相關利益格局做出重大調整,包括政府、企業(yè)和民眾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各占比重到底應為多少合適,以及如何避免因提高工資標準而引發(fā)的“加薪潮”助推通脹等等,一系列難題需要政府和社會整體去攻堅拔寨。
總而言之,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是中國尋求均衡、持久發(fā)展的合理之路,雖然會有坎坷,雖然會有波折,卻不能因噎廢食,此事不僅關系經濟發(fā)展,還是能夠保證民眾對社會的信任度、保障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目前,政府有決心、有能力,民眾有意愿、有共識,國家發(fā)展有動力、有路徑,我們相信,只要不犯“改革疲勞癥”,繼續(xù)一以貫之地堅持改革思路,中國必能實現從“國富民窮”到“民富國強”的重要轉變。
《大公報》: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建成
香港《大公報》11日刊文《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建成》。文章說,伴隨著社會轉型,各種社會矛盾凸顯,中國開始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反映在立法層面,就是加強了社會法立法,以保障民生,關注弱勢群體,保障社會生活健康有序。陸續(xù)制定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yè)促進法等、社會保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一系列社會法。
《大公報》: “開門立法”促中國立法步入平民時代
香港《大公報》11日刊文《立法步伐快 執(zhí)法勿落伍》。文章說,中國立法工作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開門立法”,改變了過去閉門造車的模式。同時,人大在立法方面引入了民眾參與機制,包括物權法、勞動合同法等眾多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律,通過各種渠道公開征求意見,聽取建議,被外界形容為“中國立法步入平民時代”。
《聯合早報》:人大委員長吳邦國: 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zhí)政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刊文《人大委員長吳邦國: 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zhí)政》稱,在國內利益日益多元、輿論紛雜、社會矛盾加劇的背景下,中國高層要在政治制度、所有制格局與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都牢牢把握方向,毫不松動的立場。人大常委會今年的報告,特別強調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還要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文章說,在今年的監(jiān)督方面,配合中國第十二個五年經濟社會規(guī)劃的啟幕,吳邦國的報告也表示,人大要緊緊圍繞“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的實施,在監(jiān)督內容上“更加緊扣大局、更加貼近民生,使人大監(jiān)督工作”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效果。
《聯合早報》:中國建設國民時代的關鍵在于適時轉型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刊出評論說,中國已結束以量和GDP為核心的大發(fā)展階段,正在走向大國崛起的第二個階段,走向一個大轉型,大變革,大繁榮的時代,這也將是一個建設屬于中國國民的時代,成功與否將主要取決于中國自身正在進行的大轉型和大變革。
文章稱,下一步中國必須展開多方面的變革:一、改變經濟和生產方式:本質上是從為別人打工轉向為自己打工,但這個大轉變是需要通過多層面并進來達成的。二、推動中國經濟市場發(fā)展模式的大轉型:從過分依賴外部市場轉向加速建設以自己為中心的大陸經濟體系。三、策動中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的大變革:過去30年,結構的改革明顯嚴重滯后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速度,有人估計至少滯后15年,因而阻止了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因為只有結構更加合理,中國經濟轉型和發(fā)展才會更加順暢。
《南華早報》:司法系統為經濟提供保障
香港《南華早報》3月12日報道稱,中國司法系統的最高官員昨天保證,要為中國內地的經濟發(fā)展提供司法保障。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審結的合同糾紛、破產、強制清算等案件的數量都大幅上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官員在向全國人大會議作年度工作報告時保證,要進一步加強工作,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打擊腐敗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罕見地突出了經濟問題的重要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強調,努力加強對“新類型”案件的司法能力,比如企業(yè)破產、清算、企業(yè)職工合法權益保障、涉及備類金融工具的金融糾紛等案件。王勝俊還強調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給中國的許多貿易談判蒙上了陰影。去年,中國各級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案件約4.8萬件,同比上升三成多!
外媒相關報道選摘(3月10-13日)
日期 |
媒體 |
標題 |
3月10日 |
《歐洲時報》(法國) |
《收入分配改革 中國政府動真格》 |
3月11日 |
《大公報》(香港) |
《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建成》 |
3月11日 |
《大公報》(香港) |
《立法步伐快 執(zhí)法勿落伍》 |
3月11日 |
《聯合早報》(新加坡) |
《人大委員長吳邦國: 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zhí)政》 |
3月11日 |
《聯合早報》(新加坡) |
《中國建設國民時代的關鍵在于適時轉型》 |
3月12日 |
《南華早報》(香港) |
《司法系統為經濟提供保障》 |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