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蘭,女,1988年參加工作,山東省招遠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兼控告申訴科科長,2003年被山東省檢察院記個人一等功;2004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全國檢察機關“優(yōu)秀接待員”稱號,被山東省婦聯(lián)、省檢察院授予“三八紅旗手”和“十佳女檢察官”稱號。2006年2月21日,在全國檢察機關第六次“雙先”表彰大會上,李美蘭被授予第六屆“中國十大杰出檢察官”和“全國模范檢察官”榮譽稱號。
她用堅忍和執(zhí)著詮釋人生的真諦
從鄉(xiāng)村走出來的李美蘭,沉穩(wěn)而睿智、熱情又直率,對人民群眾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一種樸素的情感。她深愛著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她說:"我常想,假如上訪人是我的父母、親人,我該怎么做!"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對人民群眾,李美蘭掏出的是一顆滾燙的心。
招遠有位王老太太,是遠近聞名的上訪老戶,她家庭破裂,又遇到一系列的不幸,22年上訪,問題一直未能解決。2003年9月,市里決定由李美蘭承辦解決。盡管李美蘭熱情接待、態(tài)度誠懇,對其講政策,說法律,起初王老太全然聽不進去。李美蘭一方面繼續(xù)苦口婆心規(guī)勸和宣傳有關政策;一方面認真復查此案,深入調查研究,不辭辛苦地多方聯(lián)系;抓住問題關鍵,制定可行方案。
每次李美蘭端水給她喝,老太太把杯子摔碎,給她買飯吃,她把飯從窗子扔出去,李美蘭就再倒一杯水,再買一份飯;有一次,她一頭撞在李美蘭的前胸,李美蘭背過氣去好半天……面對王老太太的偏激,李美蘭從不著急,她堅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一塊堅冰,我也要融化她。
這天下午,風大雪狂,氣溫降到零下十幾度,王老太以凍死在雪地里相要挾,李美蘭見無法把她拉到屋里,就站在雪地里陪著她。兩小時五十分鐘過去了,李美蘭變成了雪人,嘴唇發(fā)紫,手腳麻木,早已失去了知覺,她感覺自己快支撐不住了,但還是咬緊牙關,心想,只要能感化王老太太,遭這份罪也值了!
李美蘭的感化,終于使多日不開口的王老太太說話了:"咱們進屋吧……"李美蘭的眼淚刷地下來了。李美蘭不是因為自己挨凍吃苦流淚,而是因為王老太太封閉了22年的心窗終于打開了。
她為這個案子哭過3次,第一次是同情王老太太的身世而流淚;第二次是終于使老太太的心靈受到感化,開始轉變對自己陳年老案的看法;第三次是經(jīng)過3個多月的奔波終于圓滿地了結了這個案子,使老太太的晚年有了一個歸宿,這一次,王老太太也被感動的哭了。
這個案子的處結,受到了全國人大、國家信訪局、高檢院、省委省府的表揚。案子結了,李美蘭并沒有到此為止,她先后6次看望過王老太太。"老戶建檔,動態(tài)管理",每件案子都是如此,做好善后工作,保證上訪工作不反復,這也是李美蘭處理一件成功一件的秘訣。
只有公正了才能取信于群眾
李美蘭常說:"我們的工作擔的是一份社會責任,維護的是社會公平正義。我們辦事執(zhí)法只有公正了,才能取信于群眾"。
2001年4月深夜,正在家中熟睡的玲瓏鎮(zhèn)溝上村民梁美鳳夫婦和母親,被酒后闖入的某司法所干部張某用菜刀等砍打致傷。雖然梁美鳳一家立即報了案,可有關部門卻遲遲未予立案。梁美鳳夫婦偶然從電視上看到控申科的事跡報道后,便懷著一線希望找到了檢察院。望著梁美鳳頸上雖時隔3個多月依然清晰可辨的傷痕,聽著受害人無助的哭訴,李美蘭內心涌起陣陣波瀾,她既同情梁美鳳一家的遭遇,又對有關部門人員的做法感到憤慨。她當即帶領干警路紅梅、閆文廣深入溝上村走訪群眾,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找到了所有旁證材料。第二天,李美蘭向領導做了匯報,經(jīng)檢委會研究,由偵查監(jiān)督部門發(fā)出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當天,張某即被刑事拘留,并最終被判刑,賠償受害人梁美鳳一家5000元。 感激的梁美鳳逢人便夸:"我原以為官官相護,沒想到檢察院這么主持公道,我從心里感謝檢察院,感謝李美蘭科長。" 不管辦理多么棘手難纏的案子,李美蘭堅守著一條:"辦案就要不偏不倚,公平是唯一的執(zhí)法準則。"
平易近人零距離接觸上訪者
每次接待群眾來訪,李美蘭總是上前握住他們的手說:"別著急,有什么事,慢慢說!",然后送上一杯水,靜靜地傾聽,不論上訪者的手是多么粗糙,穿著多么土氣,身上有什么味道,她都沒有一絲一毫的嫌棄和躲避;遇到上訪的婦女哭鬧不已時,她把自己的手絹遞給她擦鼻涕抹眼淚;每當見到上訪人蹲在大門外的臺階上,又沒有飯吃時,李美蘭總是主動買好盒飯、礦泉水放在臺階上,然后悄悄離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老百姓對李美蘭充滿了信賴。
每次到鄉(xiāng)村開展工作,本就很樸素的李美蘭,更注重自己的衣著,夏天氣溫再高,她也不穿裙子,而是換上長褲,脫下皮鞋,換上膠鞋。李美蘭說,穿著越"土",越能消除距離,貼近群眾。
2005年4月7日下午,正值中央領導在山東視察工作之際,夏甸鎮(zhèn)某村村民因懷疑原村支書存在經(jīng)濟問題而引發(fā)矛盾,聲稱如不解決,將赴省進京上訪。李美蘭受命來到村里時,已見有6輛面包車停在當街,300多名群眾情緒激動地聚集在街道兩側,有的手里提抓鉤、握鐵鍬,氣氛十分緊張。群眾抵觸情緒很大,鄉(xiāng)鎮(zhèn)工作人員都無法近前?吹嚼蠲捞m很"土",不像個官,才和她攀談。通過交談,李美蘭了解了大致情況,首先找到在群眾中很有威信的劉某,并亮明了身份。這一來,李美蘭便成了"焦點",幾百名群眾一下子把她圍在了中間。李美蘭沉著冷靜,真誠地對大家說:"解決問題,就得先搞清楚問題。我們今天就是來聽大家的心里話的,有什么問題和意見,咱坐下來慢慢說。"她擺事實,講道理,在長達9個小時的溝通中,沒喝一滴水,沒吃一點東西,嗓子啞了,唇上起了一串火泡,經(jīng)過真誠的對話,穩(wěn)住了村民的情緒。
接下來,李美蘭帶領工作組走訪調查了70多名群眾,及時召開村民代表和黨員大會,了解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起因。隨著調查的深入進行,村民們被工作組認真誠懇的態(tài)度和扎實細致的工作作風所打動,由抵觸轉變?yōu)榉e極配合調查,主動請教有關法律政策……經(jīng)過20多天的努力,李美蘭他們終于徹底查清了引發(fā)群眾上訪的問題和原因,及時向市委做了匯報。在市委有關領導的督促下,這些問題一一得到了解決。
李美蘭處理這樣的群訪事件已不是三次五次了。長期的工作實踐,使她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她處驚不亂,似春風化雨般化解了許多矛盾糾紛。
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努力做一個賢妻良母
"做賢妻良母不是一名女檢察官生活的全部,卻一直是我的向往。"盡管李美蘭努力在家庭和事業(yè)中尋找"平衡點",但她還是對丈夫和女兒充滿了深深的愧疚。丈夫是一家企業(yè)的副總,一年中有大半時間在外奔波,既要伺候癱瘓在床的婆婆,又要照顧女兒,里里外外的家庭重擔全部壓在李美蘭身上。
2001年夏,女兒在參加高考的前一天,試探著問李美蘭能否送她進考場。此時,丈夫已出差在外,而李美蘭也要到鄉(xiāng)下取證,她無法答應女兒的請求。第二天,當女兒背著書包離開家門獨自上考場的那一刻,李美蘭覺得喉嚨里堵得慌,心一酸,淚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令她欣慰的是女兒在當年的高考中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中國政法大學。
作為女人,她又是幸福的。丈夫支持她,婆婆理解她,女兒尊重她。李美蘭說這些是她最大的一筆"精神財富"。年逾七旬的婆婆臨終前,拉著李美蘭的手,流著淚說: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攤上了你這樣的媳婦!
真誠樂觀與癌癥做斗爭
如果與李美蘭暢談,你會被她的堅忍與執(zhí)著、真誠與樂觀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如果不是早就聽人介紹,誰能想到眼前的這個女人曾經(jīng)是一名癌癥患者。
1999年深秋,科里工作異常繁忙,經(jīng)常性的腹疼讓一向不愿聲張自己患病的李美蘭硬著頭皮走進了醫(yī)院大門。初診、復診,確診為"子宮癌"。經(jīng)過交談,醫(yī)生被李美蘭表現(xiàn)出的頑強的承受力所感染,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對她隱瞞,讓她了解自己的病情對于配合治療反而更有利。
但醫(yī)生囑咐必須盡快做手術,心急如火的丈夫很快便聯(lián)系好了上海國際婦女兒童醫(yī)院。"先緩幾天,我把科里的事安排好后,馬上就去。"丈夫一聽這話,火了:"都什么時候了,你不要命了!" 火歸火,著急歸著急,執(zhí)拗的她還是在安排好工作后,才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醫(yī)生提出了兩套治療方案,一套是使用麻醉劑,這樣痛苦小,但恢復慢;另一套是不用麻醉劑,痛苦大,但效果好,恢復快。
想到院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李美蘭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能夠早日返回工作崗位的第二套方案。她咬著牙,以頑強的毅力挺過了那痛苦的手術。
也許是她的精神感動了上蒼,她的意志戰(zhàn)勝了病魔,手術非常成功。她身在醫(yī)院心系工作,住院期間經(jīng)常給科里打電話,詢問工作情況。丈夫為了讓她安心養(yǎng)病,特地從上海飛回招遠,把院里的工作情況制成錄像帶放給她看。就是這樣,她還是堅持提前出院了,醫(yī)生叮囑最少要休息半年,李美蘭卻只休息了一個月,便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
當年的主治醫(yī)生把李美蘭成功病例當作奇跡講授給學生們,在李美蘭的感召下,招遠礦區(qū)一個患有同樣病癥,已經(jīng)絕望的病人現(xiàn)在同樣樂觀的生活著。這的確是一個奇跡,我們被深深感動并思索著,李美蘭靠什么精神支撐著創(chuàng)造了這個奇跡?
"無私又無畏,平凡而偉大。"視人民如父母,視事業(yè)重于生命;她內心包容的太多,而唯獨沒有她自己。也正是這種"忘我"的李美蘭精神,讓她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創(chuàng)下了不凡的業(yè)績。
成績面前,李美蘭認為一切都是新的起點,她在用生命的強勁音符,譜寫新的華章。(摘自正義網(wǎng)、《人民日報》)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