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財富,是可以轉化運用于現(xiàn)實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倍加珍惜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努力從黨的歷史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智慧和開拓前進的力量。應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把黨的歷史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強大動力;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人,科學地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又不斷地與時俱進,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學地領導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深刻認識發(fā)生失誤和挫折的原因,時時提醒我們在未來的工作中全力加以防止和避免。
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瑰寶、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以轉化運用于現(xiàn)實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資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中央總攬全局,作出了加強和改進黨史工作的部署。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我們要倍加珍惜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努力從黨的歷史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智慧和開拓前進的力量。
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
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和飛躍的歷史;是黨不斷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考驗,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成功地領導了兩次革命、干了三件大事、實現(xiàn)了兩次飛躍。第一次革命,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社會主義新中國;第二次革命,正在把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中國變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國。與此相應的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第二件大事,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tài)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兩次飛躍,是以波瀾壯闊的實踐為基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實現(xiàn)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這兩次革命、三件大事、兩次飛躍,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方向,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和世界歷史上值得永遠記載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既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強大的精神力量,是能夠對全黨和全國人民產生巨大激勵作用的重要資源。這些成就,有助于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準確把握社會前進的方向;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國發(fā)生的歷史巨變,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信心;更加具體地體會黨和人民不懈奮斗的艱辛,堅定繼續(xù)開拓奮進、迎接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決心。
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要把黨的歷史放在1840年以來中國170年的大背景中,認真研究和大力宣傳黨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揭示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對中華民族作出的重大貢獻,深刻揭示中國共產黨歷史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通過改革開放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歷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歷史必然性,把黨的歷史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強大動力。
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人
人類文明是一個不斷積淀又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黨的歷史也是不斷地繼承傳統(tǒng)又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一個成熟的政黨,只有科學地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又不斷地與時俱進,才能更加堅實地走向新的未來。
在將近90年的奮斗、探索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錘煉和形成了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既包括制度規(guī)范,又包括價值理念;既包括組織體系,又包括精神文化。通常我們習慣性地強調的,主要有作風和精神兩大類。
作風是大至一個黨、小至一個人在其思維和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取向和風格特點,包括學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等。將近9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不同時期,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的問題,從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優(yōu)良的作風。它們包括:自黨成立起就開始形成的勇?lián)鷼v史使命、深入工農群眾、英勇奮斗、不怕犧牲的作風;黨的七大系統(tǒng)總結和概括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強調的“務必”繼續(xù)保持的“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十一大上鄧小平同志強調“一定要恢復和發(fā)揚”的群眾路線,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民主集中制五個作風;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2007年胡錦濤同志大力倡導的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十七屆四中全會要求大興的密切聯(lián)系群眾、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批評和自我批評四個作風;等等。
在形成一系列優(yōu)良作風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培育形成了許多富有內涵和特色的精神。在革命時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堅定信念、救國救民、敢于斗爭、勇于探索、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嚴守紀律、維護團結等為基本內容的革命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zhàn)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等等。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建設國家、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等為基本內容的建設精神,如大慶精神、大寨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精神等。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敢闖新路、開拓創(chuàng)新等為基本內容的新的時代精神,如“六十四字創(chuàng)業(yè)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等等。
這些作風和精神,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為核心,以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為基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靈魂,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吸收了世界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行為活動的基本規(guī)范,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些作風和精神,融匯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僅在過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未來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人。要充分利用各種歷史資源,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弘揚黨在發(fā)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和精神,并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加以充實、豐富和創(chuàng)新,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內化為廣大干部黨員的思想并成為重要的精神力量,外化為積極向上的行為方式。通過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學習和宣傳,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和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使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不斷得到提升和發(fā)展。
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
歷史經驗,是一個鄭重的黨對于自身活動、經歷的思考和總結。它既是昨天的記錄,也是今天的認識,更是明天的向導。善于總結歷史經驗并從這些經驗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也是黨能夠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在遭遇各種挫折時頑強奮起,在戰(zhàn)勝各種困難中經受考驗,不斷開拓、不斷前進、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革命斗爭的經驗,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毛澤東同志通過總結經驗,把武裝斗爭、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的建設概括為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在開始大規(guī)模社會主義建設之時,毛澤東同志總結中國和蘇聯(lián)的經驗,提出了處理好十大關系的思想。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用“十個必須”總結了新中國成立32年來的歷史經驗。198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強調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992年,黨的十四大總結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大14年的基本經驗。1998年,江澤民同志用“十一個必須”總結了改革開放20年的主要經驗。2001年,江澤民同志用“三個必須”概括了黨的80年實踐給我們的啟示,并強調:“總結八十年的奮斗歷程和基本經驗”,歸結起來,就是必須始終堅持“三個代表”。2002年,黨的十六大用“十個堅持”總結了13年的基本經驗。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用“六個必須堅持”總結了黨執(zhí)政55年的基本經驗。2007年,黨的十七大用“十個結合”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的寶貴經驗。2009年,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用“六個堅持”總結了黨執(zhí)政60年來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
黨在不同時期總結的歷史經驗,有不同的時段、環(huán)境、背景和角度,但總體上來說是一個不斷思考、不斷深入的過程。所有這些經驗,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財富,不僅深刻揭示了黨的基本歷史軌跡及其本質,反映了黨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的過程,而且逐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對于黨更好地制定和堅持正確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此,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要倍加珍惜黨經過艱辛探索取得的這些經驗,認真學習和深入思考這些經驗,深刻認識這些經驗都是經過長期艱難的探索、甚至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獲得的。要時刻牢記和善于運用這些經驗,用之啟迪、指導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要用這些經驗啟迪、指導我們工作中的每一個決策、每一項政策、每一個舉措,啟迪、指導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特別是先進性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建設,啟迪、指導我們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學地領導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領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
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
在將近90年的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在書寫巨大輝煌和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也曾經在不同時期、不同程度上犯過錯誤,遭受過不同類型的挫折甚至失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這些曲折、失誤、教訓,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需要我們結合歷史實際進行研究和分析。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大國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探索。中國國情的復雜性,大大超出任何一種書本知識和外國經驗。沒有現(xiàn)成的道路可走,探索的過程當然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樣那樣的曲折、失誤甚至失敗也就難以避免。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30年代革命根據(jù)地的丟失、紅軍被迫進行長征,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等等,都是重大的挫折甚至失敗。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發(fā)生這些失誤和挫折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
對這些挫折、失誤,首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態(tài)度。實事求是,首先要正視現(xiàn)實,既充分肯定黨所取得的成就,也敢于承認黨所遇到的失誤和挫折。正視歷史,正視事實,是一個誠實的、鄭重的黨應該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只有正視現(xiàn)實,才能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科學地研究現(xiàn)實、正確地對待現(xiàn)實。當然,實事求是并不是僅僅停留于具體的事實,而是要進一步研究和認識蘊含在這種事實背后的內在聯(lián)系,即本質和規(guī)律。也就是說,要認真思考和研究造成失誤和挫折的原因,有哪些值得記取的教訓,從這些教訓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防止再犯類似的錯誤。只要采取這樣的態(tài)度,失誤、失敗就能夠轉化為成功之母。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并不在于從來不犯錯誤、從來沒有曲折,而是在于能夠勇敢地承認和正視自己的失誤和挫折,鄭重、科學地對待這些失誤和挫折。我們黨正是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了大革命的失敗,才終于選擇和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正是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了“文化大革命”的嚴重錯誤,從中記取深刻的教訓,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才實現(xiàn)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鄧小平同志說:“我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應該說‘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比绻裾J“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和挫折,實際上也就否定了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否定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切路線方針政策。將近90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過程中,才變得更加成熟;我們的事業(yè)不但沒有因此而受到損失,反而變得更加興旺發(fā)達、蒸蒸日上。
對黨在歷史上曾經遇到的失誤和挫折,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科學、辯證地加以分析和看待。要始終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的主流和本質,分清主流與支流、成就與失誤的關系;充分認識黨所從事的偉大事業(yè)和艱辛探索,充分肯定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歷史貢獻。決不能因局部的、一時的失誤和挫折而否定黨的歷史的本質和主流;更不能允許敵對勢力肆意歪曲和捏造事實,抹黑黨的歷史,制造思想混亂,借以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
因此,我們一定要在激勵人、教育人、啟迪人的同時,在分清是非和性質的基礎上,堅持不懈地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要認識到失誤和挫折本身是壞事,但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轉變?yōu)楹檬。每個失誤和挫折里面都包含著值得記取的教訓。這種教訓,是苦澀的,但也是深刻的;雖然令人痛心,但卻刻骨銘心,可以讓人永世不忘。要用這樣一種獨特的教科書或者教科書上獨特的篇章來警示我們自己、警示我們黨。通過這種警示,深刻認識發(fā)生失誤和挫折的原因,時時提醒我們在未來的工作中全力加以防止和避免。尤其是通過歷史的比較、分析、啟迪和警示,充分認識在當代中國,既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堅定不移地走通過改革開放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將經驗的啟迪和教訓的警示恰當?shù)亟Y合起來,我們從歷史中汲取的營養(yǎng)和智慧將更為豐富,獲得的力量也將更為持久和強大。
。ɡ钪医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