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在北京,在《檢察日報》優(yōu)秀通訊員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在筆記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我的手有點發(fā)抖,同桌的學員奇怪地看著我,是呵,她怎能理解我對《檢察日報》的特殊情感呢?《檢察日報》編輯部是我心目中的圣地,08、09年我與通訊員培訓班失之交臂,2010年終于能坐在培訓班里,近距離聆聽編輯老師的授課,一解與《檢察日報》的“相思”之情,怎能不叫我心情澎湃!
2007年,我在舉報中心擔任一名普通的接待員,整理好全國文明接待室報批材料后,一邊瀏覽著最愛看的《檢察日報》一邊想:我在接待員這個崗位上呆了七年,有太多故事發(fā)生,為什么不寫出來投稿呢?說干就干,熬了一個通宵,我將自己第一次接待集體訪、第一次接待老上訪戶、唯一一次向來訪者發(fā)火等難忘的經(jīng)歷以及對崗位的熱愛洋洋灑灑寫成《那兩千多個日子……》,通過電子郵件發(fā)給了報社。老公看著我小白兔樣的紅眼睛調侃:《檢察日報》嘢,全國發(fā)行的報刊,你一沒關系,二沒后臺,肯定是飛機上撒芝麻——“空投”哦!嘴里說不抱希望,但我依然期待,每天更仔細地翻看《檢察日報》。2007年5月15日,這一天終將成為我一生值得記憶的日子,《檢察日報》廉政周刊登載了《那兩千多個日子……》,望著一個個鉛字,我激動得差點流下了眼淚。
時隔十四年,又在《檢察日報》上看到了我的名字!
1993年,畢業(yè)分配在檢察院刑事檢察科工作的我,也曾將自己所辦案件認真修改,用稿紙仔細謄寫,貼上郵票寄往當時的《中國檢察報》,收獲過墨跡變成鉛字的喜悅,此后的歲月,為人妻,為人母,又遭遇了其他的打擊,我熄滅了進取心,擱置了我的筆,保留看《檢察日報》習慣,躲進厚厚的繭里“混”著最庸常的日子。
檢察長在《檢察日報》上看到了《那兩千多個日子……》,對我說:“想不到你的文字功底還蠻好的,咱們院很長時間沒在《檢察日報》用過稿子了,我該考慮給你換換崗!08年人事變動,檢察長將我升任辦公室副主任,主管新聞宣傳、信息和機要工作。我認真分析《檢察日報》各個版面的設計和用稿需求,關注檢察院發(fā)生的大事小情,搜集各種寫作素材,白天事務繁多,就夜晚加班寫作,連上、下班擠公交車也打著腹稿(入迷時,經(jīng)常坐過站點),與同事們一起寫出了一批稿件被《檢察日報》和其他媒體采用,當年我院新聞宣傳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三年來,在《檢察日報》編輯和江西記者站記者的指導下,我在《檢察日報》用稿三十余篇,累計三萬余字,兩篇稿子被明鏡周刊的封面大版面采用。特別是2010年7月21日八版新聞調查刊登的《有無逮捕必要,說理很重要》一文,吸引了北京市海淀區(qū)檢察院打電話到《檢察日報》編輯部,征詢我院聯(lián)系方式,交流在偵查監(jiān)督中實現(xiàn)逮捕必要性說理的工作經(jīng)驗,讓檢察長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
09年市院嘉獎,10年榮立三等功,《檢察日報》第六界全國百優(yōu)通訊員——《檢察日報》已將我從繭中拉出,幻化成最美麗的蝶了!
與《檢察日報》相識,相伴,相知十八年,如今的我,不管是上班還是休息日,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閱讀當天的《檢察日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檢察日報》依然會在我的生活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引領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稒z察日報》越辦越好!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人民檢察院)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