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又出事了,這似乎是近年來屢見不鮮的話題。各種“二代”,在中國已然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各種丑態(tài)見怪不怪。
如果犯事的這些個公子哥們,不是錢權(quán)集中營里的“名門之后”,那么,這一樁樁一件件也不過是不太起眼的尋釁滋事。但是,公子們的身上偏偏都貼著華麗麗的“二代”標簽。于是,這些名爹名媽們也免不了被推上風口浪尖。畢竟,子不教,父之過。
當民眾拿起道德大棒抨擊這些“闊少”時,是否也應(yīng)該我們的為人父母者、學校教育者共同反思,到底該怎樣醫(yī)治“二代”們的意亂情迷。
其實,圍觀和聲討這些犯了錯的“闊少”們,意義并不大,探尋一下這些“×二代”們究竟是怎么被造成的,如何挽救他們,也許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